線路:靜園—張學良故居—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梁啟超紀念館—曹禺故居
天津城的文化韻味悠遠流長,自古便成為名人多聚集的地方,那些戰火紛飛,風雨飄搖的年代,演繹著許多精彩震撼的篇章,那些藏在歷史深處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動人故事成為了時代進程中的斑斕琥珀,留下抹不掉的痕跡。云煙氤氳,白駒過隙,越久,那些記憶便越染著時光的味道。津城有眾多的名人故居,里面藏著時光里動人的故事,末代皇帝溥儀幽居靜園的過往,張學良與趙四小姐震撼人心的半生相守,李叔同看破俗世拋卻繁華卻以慈悲對世人,梁啟超的一腔愛國熱血凝聚筆下,沒落家族走出來的曹禺成就了中國話劇舞臺的經典......探訪他們的故居,品味歷久彌新的故事。
庭院深深,繁華云煙處“靜”訴歷史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寫道,“(靜園)這個環境遠比北京的紫禁城舒服。我有了這樣的想法:除非復辟的時機已經成熟,或者發生了不可抗拒的外力,我還是住在這里的好。”溥儀的寵妃文繡也曾著文描寫靜園風光:“春光明媚,紅綠滿園,余偶散步其中,游目騁懷,信可樂也。”
張學良故居 |戰火紛飛中的冰霜愛情故事
三十載冷暖歲月,當代冰霜愛情; 少帥趙四,正式結婚; 紅粉知己,白首締盟;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這份民國時期的婚姻宣言唯美動人,宣言的主人公就是英雄將軍張學良和他的妻子趙一荻。如果說20世紀除了戰火連天之外,還曾留下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那么...
從繁華俗世到皈依佛門,走近李叔同的一生
李叔同,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獲得了令人贊嘆的光輝榮耀,卻毅然決然拋去塵世間的繁華歸于佛門,潛心研學普度眾生,他的毅力與堅定信念令人折服,他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知難而進的精神深得人們景仰,趙樸初先生曾贊嘆“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梁啟超紀念館——不滅赤子心,執筆揚正氣
梁啟超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和享譽中外的學術大師,在時局動蕩,社會紛繁復雜的年代,他敢為天下先,脫離迂腐,叱咤政壇,執筆抨擊落后的觀念,將先進的思想傳播到群眾心里。紀念館分為兩部分,由梁啟超舊居和飲冰室書齋構成。踏入院門,如同走進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變法和護國戰爭下的幽靜小院...
曹禺故居|看群芳薈萃的天津,如何成就“東方莎士比亞”
當年海上驚雷雨, 霧散云開明朗天。 閱盡風霜君更健, 昭君今繼越王篇。
這首詩由現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所作,寫給被稱作“東方莎士比亞”的曹禺。詩歌高度概括了曹禺作品和戲劇的成就。1910年秋,曹禺在天津出生,蕭瑟的秋天似乎同往年一樣,但曹禺的誕生對中國戲劇發展來說又有些不一樣。
IXXX